林偉瑜

林偉瑜
職稱:專任副教授
最高學歷:夏威夷大學亞洲戲劇博士
學術專長:
【亞洲傳統劇場與現當代劇場、中國現當代劇場、傳統劇場美學的現代應用
聯絡方式:
(06)260-0420,(06)260-6123#7305
E-mail:
linweiyu@yahoo.com
林偉瑜
【經歷】
  • 2016-2017 李六乙戲劇工作室&國家大劇院(北京)聯合製作《李爾王》,擔任戲劇文學統籌
  • 2006-2008  林兆華戲劇工作室(北京)國際事務負責人
  • 2007-2008  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國際交流專業專任外聘教師
  • 2006-2008  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暨教研組長
  • 2006-2008 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碩士班特聘教師
 【榮譽&獎學金】
  • 2016     國立臺南大學105學年度校級和院級優良導師
  • 2002-3  連續獲兩年度夏威夷大學&北京大學交換學者計畫獎助
  • 2002     Chun Ku & Soo Yong Huang Scholarship中國研究獎學金
  • 2002     Inner Asia Counci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研究獎學金
  • 2000-1  獲夏威夷大學戲劇舞蹈系免學費
  • 2000     Zonta Scholarschip 國際獎學金
【產學合作計畫】
  • 2017-2018  臺南文化中心與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之產學合作計畫—「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媒合平台」
  • 2017-2018  臺南文化中心與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之產學合作計畫—「2017-2018 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」
  • 2 015-2016  臺南文化中心與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之產學合作計畫—「2015-2016 臺南在地劇場技術人才培育計畫」
  • 2015-2016  臺南文化中心與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之產學合作計畫—「2015-2016 臺南在地藝術行政人才培育計畫」

【研究成果】

(A)  期刊論文
  • 林偉瑜(2016)。〈《驢得水》——知識分子的雙重詰問及其隱蔽的共識〉,《戲劇學刊》,23, 123-156。
  • 林偉瑜(2015)。〈沉靜的微笑——柬埔寨宮廷舞蹈/舞劇的動作特質及其精神性〉,《戲劇研究》,16,133-182。
  • 林偉瑜(2015)。〈泰國古典面具劇——倥劇〉,《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》,7,107-128。
  • 林偉瑜(2013)。 〈柬埔寨宮廷舞蹈/舞劇傳統的轉捩點—從神聖到世俗,從共通到獨特〉。《戲劇學刊》,18,145-186。
  • 林偉瑜(2010) 。〈來自亞洲傳統劇場的啟示—柬埔寨傳統宮廷舞劇的消失與重現〉。《戲劇學刊》,12,95-123。
  • 林偉瑜(2010)。〈「怎麼說」.「說什麼」.「說是什麼」—中國當代劇場導演林兆華的導表演美學〉。《戲劇學刊》,11,269-327。
  • Ÿ林偉瑜(2005)。〈雙重結構的劇場美學—析論林兆華的話劇作品《趙氏孤兒》〉。《香港戲劇學刊》,5,65-78。
  • 林偉瑜(1997)。 〈台灣當代社區劇場〉。《台南文化》,44,121-165。
(B)  專書及專書論文
  • Wei-Yu Lin(2015).  “Lin Zhaohua’s Innovation of Huaju Acting in The Master Builder,” Staging China: New Theatres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. Ed. Li Ruru. New York: Palgrave Macmillan.
  • 林兆華著,林偉瑜、徐馨編(2014)。《導演小人書》。北京:作家出版社。
  • Wei-Yu Lin(2010). “Master in reflection: An analysis of Lin Zhaohua’s The Master Builder.” Ibsen and the Modern Self, Ed. Kwok-kan Tam, Terry Siu-han Yip& Frode Helland. Hong Kong: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. 279-297. (具外審)
  • Wei-Yu Lin (2004).  “Contemporary Taiwanese Performing Arts after 1980.” published in 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Encyclopedia, London: Routledge.
  • 林偉瑜(2003)。〈中國第一位荒謬劇場劇作家-馬森:二度西潮下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馬森劇作〉。收錄於《閱讀馬森》。台北:聯合文學。
  • 林偉瑜(2000)。《當代台灣社區劇場》。台北市:揚智文化。
  • 林偉瑜(1999)。〈社區劇場的名與實〉。《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》。台北市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頁67-114。
(C)  研討會發表論文
  • 林偉瑜(2015)。〈《驢得水》——知識分子的雙重詰問及其隱蔽的共識〉,發表於「2015年戲劇教育與應用研討會――全球在地化的亞太經驗與挑戰」,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。
  • 林偉瑜(2015)。〈沉靜的微笑——柬埔寨宮廷舞蹈/舞劇的動作特質及其精神性〉,發表於「2015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――季風亞洲東南亞的過去與現在」,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。
  • 林偉瑜(2013)。〈傳統的轉捩點——從神聖到世俗,從 共通到獨特〉,發表於「深度論壇――轉捩點上的劇場」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。
  • 林偉瑜(2012)。〈亞洲劇場研究與教學—傳統與現代的交融〉。2012戲劇教育、應用與研究的亞洲觀點國際研討會。臺南大學。
  • 林偉瑜(2012)。〈“既在戲中、又不在戲中”—林兆華的表演觀〉。「當代.劇場.三十年」中國小劇場研討會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。
  • 林偉瑜(2011)。〈亞洲傳統劇場的變遷—過去與現代:以柬埔寨宮廷舞劇為例〉。2011戲劇教育、應用與研究的亞洲觀點國際研討會。台南大學。
  • 林偉瑜(2010)。〈來自亞洲傳統劇場的啟示 ——柬埔寨傳統宮廷舞劇的消失與重現〉,發表於「2010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――東南亞藝術、文化與社會的建構與發展」,主辦單位: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亞太音樂研究中心、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、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。
  • Wei-Yu Lin ( 2008). “Master in Reflection: An Analysis of Lin Zhaohua’s The Master Builder,”  Paper 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“Ibsen and the Modern Self,” 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.
  • Wei-Yu Lin ( 2006). “The Three Sisters Waiting for Godot: A Dual Structure Theatre Work of Lin Zhaohua,”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atre Research, Finland.
  • 林偉瑜(2005)。〈從人出發—社區營造與社區劇場〉。專題討論於2005年社區劇場國際研討會。
  • 林偉瑜(2004)。〈「雙重結構」的劇場美學—析論林兆華的話劇作品《趙氏孤兒》〉。發表於「十年建樹(1993-2003)華文戲劇作品研討會」,香港中文大學。
  • 林偉瑜(2000)。〈台灣社區劇場之概念與特徵〉。發表於「1999年台灣現代劇場學術研討會」,國立成功大學。刊於2000年《1999年台灣現代劇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。
(D)  研究計畫
  •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(一般型研究計畫):亞洲傳統劇場變遷之系列研究: 宗教儀式脈絡下的柬埔寨宮廷舞劇形式探究。2014/8/1-2015/7/31(103-2410-H-024-034-)
  •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(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):傳統戲曲應用於中國話劇之創作—1950-60年代北京人藝演劇學派形成之研究。2012/8/1-2013/7/31(NSC 101-2628-H-024-002)
  •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(新進人員研究計畫):亞洲傳統劇場變遷研究—從柬埔寨宮廷舞劇出發。2011/8/1-2012/7/31(NSC 100-2410-H-024-031)
(E)  技術報告
  • 林偉瑜(2012,10)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:亞洲傳統劇場變遷研究—從柬埔寨宮廷舞劇出發研究成果報告(精簡版)。
  • 林偉瑜(2013,10)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末報告:傳統戲曲應用於中國話劇之創作—1950-60 年代北京人藝演劇學派形成之研究。
(F)   評論文章
  • 林偉瑜(2012,11,15)。嘉義出品,庶民氣味《金水飼某》。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。
  • 林偉瑜(2012,10,18)。期待台南人劇團成長的約定《十八》。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。
  • 林偉瑜(2012,6,7)。歷史想像與台灣身體《府城三部曲》。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。
  • 林偉瑜(2012,5,30)。假托說辭,不知所云《雪蝶》。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。
  • 林偉瑜(2012,4,3)。讓契訶夫與霹靂火相遇《海鷗》。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。
  • 林偉瑜(2010,10,6)。《遊戲邊緣Play Games》劇評——遊戲的真相。發表於台南人劇團部落格。
  • 林偉瑜(2010,9)。林兆華從形式到表演堅持前行的先鋒。表演藝術,213,78-79。
  • 林偉瑜(2010,9)。王曉鷹深究文本內涵嚴肅詰問生命。表演藝術,213,80-81。
  • 林偉瑜2009,5,31)。林兆華的《櫻桃園》到底離原著有多遠?。北京晚報。
  • Wei-Yu Lin & Paul De Bruyne(2008). “Toneel in China: missen we iets?” In The Beligian Magaine.(pp) Rekto: Verso Today
  • 林偉瑜2007,8,13)。幽默的《刺客》。北京晚報。
  • 林偉瑜2007,4,23)。話劇百年 尋找中國話劇登上世界舞臺的機會。北京晚報。
  • 林偉瑜(2007,4,2)。拿什麼給百歲話劇祝壽?。北京晚報。
  • 林偉瑜(2004,1)。孵一齣未來新戲曲—談近年來中國小劇場戲曲表演的趨勢。表演藝術,133,31-34。
  • 林偉瑜(2003,11)。推動上海戲劇搖籃的雙手—從中國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「正紅旗下」談起。表演藝術,131,22-23。
  • 林偉瑜(2003,10)。左手創作、右手經營。表演藝術網路雜誌,130。
  • 林偉瑜(2003,7)。劇情顛覆傳統,表演走出主流—從林兆華最新舞台劇作品「趙氏孤兒」談他的表演改革。表演藝術,127,36-39。
  • 林偉瑜(2003,5)。表演美學的汲汲探索—林兆華的「哈姆雷特」和「理查三世」。表演藝術,125,49-50。
  • 林偉瑜(2003,4)。改革政治,也改革身體—從東協舞劇「領悟羅摩」談起。表演藝術,124,60-63。
  • 林偉瑜(2002,12)。北京人沒有「小劇場」?—一個台灣人對北京戲劇生態的幾種看法。表演藝術,120,27-30。
  • 林偉瑜(1999,7)。社區劇場的另途思考—烏鶖社區教育劇場劇團。表演藝術,79,94-99。
  • 林偉瑜(1999,6)。社區的劇場實驗—談社區劇場如何成為社區生活的必需品?表演藝術,78,94-97。
  • 林偉瑜(1999,3)。劇場薪火如何相傳?—從南台灣劇場現狀談起。表演藝術,75,86-92。
  • 林偉瑜(1999,3)。附:高雄小劇場的新能量—陳明淑的「超渡、超人、操你媽」。表演藝術,75,90-91。
  • 林偉瑜(1999,3)。附:台南人劇場的台式溫情劇場。表演藝術,75,92。
回首頁